SMT生產中的貼片技術通常是指用一定的方式將片式元器件準確地貼放到PCB指定的位置, 這個過程英文稱之為“Pick and Place”, 顯然它是指吸取 /拾取與放置兩個動作。在SMT初期,由于片式元器件尺寸相對較大,人們用鑷子等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實現上述動作,至今尚有少數工廠仍采用或部分采用人工放置元件的方法。但為了滿足大生產的需要,特別是隨著SMC/SMD的精細化,人們越來越重視采用自動化的機器--貼片機來實現高速高精度的貼放元器件。
近30年來,貼片機已由早期的低速度(1-1.5秒/片)和低精度(機械對中)發(fā)展到高速(0.08秒/片)和高精度(光學對中,貼片精度+-60um/4δ)。高精度全自動貼片機是由計算機、光學、精密機械、滾珠絲桿、直線導軌、線性馬達、諧波驅動器以及真空系統(tǒng)和各種傳感器構成的機電一體化的高科技裝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貼片機技術已經成為SMT的支柱和深入發(fā)展的重要標志,貼片機是整個SMT 生產中最關鍵、最復雜的設備,也是人們初次建立SMT生產線時最難選擇的設備。
本章將著重討論貼片機的主要結構,工作原理,各類貼片機的主要特點以及IPC最新推出的貼片機驗收標準,為選購及組織驗收貼片機提供依據。
9.1 貼片機的結構與特性
目前 ,世界上生產貼片機的廠家有幾十家,貼片機的品種達幾百個之多,但無論是全自動貼片機還是手動貼片機,無論是高速貼片機還是中低速貼片機,它的總體結構均有類似處。
貼片機的結構可分為:機架,PCB傳送機構及支撐臺X,Y與Z/θ伺服,定位系統(tǒng),光學識別系統(tǒng),貼片頭,供料器,傳感器和計算機操作軟件?,F將上述各種結構的特征及原理簡下。
9.1.1 機架
機架是機器的基礎,所有的傳動、定位、傳送機構均牢固地固定在它上面,大部分型號的貼片機及其各種送料器也安置在上面,因此機架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剛性。目前貼片機有各種形式的機架,大致可分為兩類。
1. 整體鑄造式
整體鑄造的機架的特點是整體性強,剛性好,整個機架鑄造后采用時效處理,機架的變形微小,工作時穩(wěn)固。高檔機多采用此類結構。
2. 鋼板燒焊式
這類機架由各種規(guī)格的鋼板等燒焊而成,再經時效處理以減少應力變形.它的整體性比整體鑄造低一點,但具有加工簡單,成本較低的特點.在外觀上(去掉機器外殼)可見到焊縫.
機器采用那種結構的機架,取決于機器的整體設計和承重.通常機器在運行過程中應平穩(wěn),輕松,無震動感 (用金屬幣立于機器上不會出現翻倒),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機架起著關鍵作用.
9.1.2 傳送機構與支撐臺
傳送機構的作用是將需要貼片的PCB送到預定位置,貼片完成后再將SMA送至下道工序。
傳送機構是安放在軌道上的超薄型皮帶傳送系統(tǒng)。通常皮帶安置在軌道邊緣,皮帶分為A,B,C三段,并在B區(qū)傳送部位設有PCB夾緊機構,在A,C區(qū)裝有紅外傳感器,更先進的機器還帶有條形碼閱讀器,它能識別PCB的進入和送出,記錄PCB的數量。
傳送機構根據貼片機的類型又分為兩種。